數字會說話,但數字是冰冷的,也是殘忍的。同樣耗費十多年,韓國文創做出成績,而且愈做愈好,台灣卻只剩口號及口水,原地踏步,寒了本地文創業者的心,也寒了民眾對政府的期待。


target="_blank" rel="nofllow">產值3兆 VS.8千億!強勁韓流 KO台灣文創



target="_blank" rel="nofllow">去中國化 自我閹割優勢




此刻人們不禁納悶:政府這些年到底做了些什麼?努力了些什麼?平心而論,綠營執政快兩年,民眾對文化政策卻完全無感,看到的只有文化部在忙轉型正義,到處辦公聽會、推動審議式民主,急著為中正紀念堂改名,四年過去,文化部該不會只留下這項「政績」吧?

原地踏步 文創業者心寒

令人心急的是,台灣本來就具有一定的軟實力,文創產業早就在各行各業拚搏有年,但政府政策沒重點、沒方向,產業要擴大到一定規模就有限,要在國際間競爭更是難上加難。

舉例而言,台灣的文創法列出「15+1」項文創產業,其中卻有影視音、出版、工藝等8項產業歸文化部管;廣告、設計、數位內容等6項歸經濟部管;建築設計產業歸內政部管(業界戲稱不賺錢的歸文化部,賺錢的歸經濟部)。如此多頭馬車,如何有效整合?

部會整合 讓專業來領軍

再看韓國不遺餘力推動CGA產業,漫畫、遊戲、動畫產業整合由一個主管單位推動,分進合擊,形成有效產業鏈。反觀台灣,漫畫歸文化部管;動畫歸經濟部管;遊戲又分兩部分,軟體設計屬數位內容,歸經濟部,電競屬競賽領域,歸教育部。產業整個斷鏈,如何打群體戰?

最嘔的是,台灣起步其實不算太晚,文創法早在2010年三讀通過,但一晃眼8年過去,文創法的執行單位「文創院」相關法案,卻一直卡在立法院難產,文化部今年盤點文創產業之後才決定,準備將原本規劃的財團法人「文創院」轉型為行政法人「文化內容策進院」…看來要等政府帶頭來做,還有得等,說台灣的文創輸在起跑點,一點都不冤枉。

文化底蘊 不能一刀切開

如今看來要急起直追,有點痴人說夢,還好搞文創的人就是愛做夢、會做夢,不拚到最後一刻不願服輸。但政府應聽取專家建言,盡快將各部會整合一體作戰,不要再各管各的。更重要的是,不要放棄原屬於中華文化內容相關的優勢。

畢竟文化講求的是底蘊,而台灣又是個移民社會,各種文化的融合正是台灣最大的特色,硬生生的一刀切,只會把文化切得七零八落,最後什麼都不剩。

(中國時報)


target="_blank" rel="nofllow">產值3兆 VS.8千億!強勁韓流 KO台灣文創


博客來書店
target="_blank" rel="nofllow">去中國化 自我閹割優勢


博客來書店網路書局href=""

target="_blank" rel="nofllow">多頭馬車 產業斷鏈


target="_blank" rel="nofllow">行銷欠整合 業界不團結



1C4CD8574271E686
arrow
arrow

    drl77bx19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